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银行揣着明白装糊涂

发表于2014-06-19

昨天一早,家住南开区的徐先生就气呼呼地向记者爆料,说他父亲在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买了一款理财产品,5万元起,投资期限34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5%。他仔细阅读了银行出具的成交确认书后猛然一惊:确认书上盖的章根本不是银行的,而是一家公司的交易专用章。不是银行的章,就说明不是银行自己的产品,一旦出了事,找谁去? 只说高收益,不提发行方
记者仔细阅读了徐先生从微信上传来的这份成交确认书,发现其父亲购买的原来是一家投资公司的“收益权投资合约”产品,的确不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银行只是该产品的销售通道和资金托管方。徐先生最气不过的是,该行销售人员自始至终都没有告诉他父亲这是代销产品,是银行帮别人卖的东西,“老爷子想当然认为银行卖的肯定是银行自己的产品,这不是误导吗?”
记者随后走访了本市多家银行,发现几大国有行和城商行所售理财产品基本都是自营的,部分股份制银行所售产品中存在代销产品。以一家银行为例,虽然代销产品只有四款,本行自己开发设计的有十余款,但银行销售人员表示,“基本全买这四款”。这些代销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较自营产品略高,一般为6%及以上,而眼下银行自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约为5%—6%之间。在“收益为王”的当下,这些代销产品往往卖得比自营产品好。 
代销产品,银行一般不担风险 
今年春节前后,上海等地的理财市场曾出现多起银行代销信托、私募基金产品,最后出现兑付风险、投资者追责难的案例。
“一般而言,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商业银行自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另一种是银行为相关机构提供资金代理收付服务的产品。对于后者,银行一般不承担风险——除了声誉受损外。”某城商行副行长明确地告诉记者:“从理论上来讲,由于银行风控能力比较强,银行自主研发的产品风险度比代销产品的会小一些。”至于为什么银行代销产品的收益率会高于自营产品,这位副行长解释,由于受监管方面“8号文”等的限制,银行理财产品可投资高收益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例大幅减少,预期收益水平也因此打了折扣。而由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则可以广泛投资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等非标资产,因此在预期收益水平上更为抢眼,风险当然也随之增加。
银监会在2009年7月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尽责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向客户充分披露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向、具体投资品种以及投资比例等有关投资管理信息,并及时向客户披露对投资者权益或者投资收益等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多位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问题的关键不是代销不代销,而是银行销售人员是否对投资者做了必要的风险提示,是否主动尽职地将代销产品和本行产品的区别明确告诉了客户。须知投资者是有知情权的。”

发表于2014-06-19

小心为妙啊,天上掉下的陷阱比馅饼多

发表于2014-06-19
别信,只要它热情推销,肯定有毛腻,坑你


发表于2014-06-19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无论哪种理财方式,当事双方都应该详细介绍和阅读产品推介书,关键是搞清楚后再进行业务操作。就银行而言,这种中间业务是信贷主业的补充,不产生直接利润,只是挣到相关业务的代办手续费。


发表于2014-06-19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发表于2014-06-19
现在连银行都信不过了。


发表于2014-06-19
好报道,顶一个。


发表于2014-06-19
都是内幕啊


发表于2014-06-19
不错


发表于2014-06-19
现在有许多理财公司,年收益率都在8%以上,许多银行也是转手买它们的产品。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